近日,由江苏省社科联、南京邮电大学共同主办的2024年第二期江苏“智库沙龙”在南京举行。聚焦“新型智库研究范式与方法创新”主题,与会者研讨交流、各抒己见,为江苏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聚焦智库研究范式与方法问题提出:一是智政互动,让智库研究更近实践。要畅通智库供需通道、密切多方合作,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智人才和成果“旋转门”机制。二是智知互动,让智库研究更接地气。既要注重实体化,培育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研究和运营团队,也要邀请省内外专家积极参与智库建设和课题研究中来。三是智智互动,让智库研究更具合力。要增强不同智库研究机构之间的了解、交流、合作与联合,促进互联互通,推进大成集智。四是智数互动,让智库研究更有底气。智库要围绕研究方向建立跟踪调查点、政策实验室,构建自己的知识库、数据库、案例库,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五是双科互动,让智库研究更宽视野。要充分发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自的优势及叠加效应,推动不同学科、院系、团队交叉融合、协作协同。六是智媒互动,让智库成果更广传播。新型智库要积极发挥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让成果“落下去”、用起来。
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谢平致辞表示,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局势的复杂变革,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如何结合新时代要求,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推动新型智库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创新,已成为我国智库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智库建设和改革》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要始终聚焦人的现代化、聚力人的全面发展、聚向满足人的全面需要,高度重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是智库建设和改革的目标与方向。他强调,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与智库专业人才的建设,要关注数字网络传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化智库服务和资政产品供给机制;推进智库建设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真正把互联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智库工作中,实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抓好智库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李刚在《关于中国智库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报告中,对中西方智库进行了跨文化比较,进而得出: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智库理论无法描述、解释和分析中国的新型智库实践。他表示,应当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中国智库理论,在智库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继续探索,重点关注能力、资源建设等问题。
本期沙龙由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联合承办。会上,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研究团队发布了《人口高质量发展评价报告(2024)蓝皮书》。
据介绍,研究团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人口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人口素质、人口经济发展、人口生活质量、人口宜居环境与全民共享发展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构成。与现有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社会发展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等人口发展相关的综合指数相比,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更强调人口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人口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报告对世界100个国家、我国31个省市和250个设区市分别进行了评价,并对积极应对我国人口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沙龙第一阶段由江苏省统计学会会长、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副理事长刘兴远主持,第二阶段由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执行院长沙勇主持,第三阶段由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执行主任、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李启旺主持。
圆桌沙龙阶段,4位嘉宾分别围绕党政智库、科技智库、传媒智库等不同类型智库的建设与发展等议题作交流分享。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4家省重点智库代表作自由发言。
刘西忠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期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本次沙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思考、共同行动,找到制约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问题的突破口,实现江苏新型智库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以更为主动积极有为的姿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据悉,今年该系列沙龙共安排六场,分别从新型智库组织与管理方式创新、新型智库研究范式与方法创新、新型智库建设评价与激励、新型智库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数据驱动新型智库建设等不同视角研讨“推动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课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