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发布者:任羿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是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着眼于破难题、促发展,聚焦创新这个“特点”,抓住质优这个“关键”,把握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多维度探索实践路径,持续汇聚发展合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增强新质生产力创新源头供给,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标志性产品,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集结战略科技力量,建强做优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化布局,形成协同创新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


以要素协同为抓手,推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生产力从量变转到质变。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及其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推动更高水平的新质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匹配,多管齐下培育新型劳动者,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拓展新的劳动对象,形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劳动力队伍和人力资本,提升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先进性,丰富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并以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的变革调整,提升生产要素组合效率。尤其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和乘数效应,通过与劳动、资本等其他要素协同,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通过数实融合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催生更多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


以产业升级为基础,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设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新质生产力最鲜明的产业载体和主阵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谋求突破。一方面,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厚植发展新优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塑造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起完善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财税体系、金融体系、政策体系等,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及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增强创新优势。


(作者为省重点智库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统计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