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布者:任羿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7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更加自觉地扛起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打造带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努力交出不负总书记重托、不负江苏人民期待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一是高质量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既要全面系统深化改革,又要不断创新改革增强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全省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巩固科技创新改革试验成果,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基础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强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形成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建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健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转化服务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和科研经费管理优化方式、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和体现知识、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二是高标准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随着新技术和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提出新要求,如对数据确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的制度。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只有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考核评价是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要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配套体系,抓住考核评价这个“牛鼻子”,以高质量评价“标尺”,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争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协调,实现改革推进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调动改革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积极推动改革试点,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累经验。

三是高效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经营主体活力代表着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经营主体创新创造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底气更足、活力更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拆除“篱笆”、厚培“土壤”,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的良好生态。


(作者为省重点智库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