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保障,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发布者:任羿发布时间:2024-03-11浏览次数:86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动能,更可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以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而高水平的民生保障则是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口发展新格局下,“养老育幼”成为影响万千家庭福祉的基础性民生,也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文江苏理应率先探索可以更大力度切实减轻家庭负担、促进家庭发展的普惠托育、优质教育、积极养老、主动健康等系统化惠民体系。相关支持政策要进一步提高可及性、普惠性、科学性、有效性、公平性、引导性和持续性。以民生保障走在前,稳定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以高水平的民生保障吸引更多活力人口来苏兴业、生活,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形成高质量的人口支撑。

以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变局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亟需以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激发形成新动能。一方面,高水平的民生保障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居民医疗养老等经济压力与顾虑、降低储蓄率,有效提振消费信心、提高消费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消费潜能。切实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银发经济、育儿经济、健康产业等高质量发展,极大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经济是稳就业的前提,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具有更高受教育水平、更具创新活力的新就业群体又可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裕的人才支撑,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形成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促增收、惠民生、促消费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挑大梁、作贡献,切实扛起经济大省责任,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合理增长、发展质量效益领先示范上,还要体现在统筹科技与产业创新、民生福祉提高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上。

以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铁脚板+大数据”精准了解、动态把握、及时回应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民生保障网格化联动工作机制。以精准、及时、有效的高水平民生保障,筑牢共建共享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率先探索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树立乡村“千万工程”新航标、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以人文视角推动“见城”“见乡”“见物”更“见人”的江苏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江苏大地成为近悦远来的理想沃土。

(作者为省重点智库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