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针对长江流域的关键问题,结合近年来出现的发展战略机遇,要使长江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和有效保护,必须推进高质量发展,而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和目标体现之一。基于此,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应该按照“基底—生态优先、承载—发展约束、驱动—内外关联”的战略思路建构总体框架,通过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区”发展互动,解决生态恢复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及二者关系协调等重大战略问题。
基底—生态优先。该环节旨在解决长江沿岸空间规划布局问题,即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沿岸城镇、农业协调发展问题。“基底”是指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基础,“生态优先”是指在进行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基础评价过程中把生态环境放在诸多要素的首位。依据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要求,选择土地、水资源、生态、灾害、环境等要素刻画指标,对长江国土空间开发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将沿岸划分为适合于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3类功能区域。
承载—发展约束。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旨在回答不同功能区域资源环境可承载人类活动的能力。针对人类活动适宜性评价划定的生态、农业和城镇三区,测算出各类功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点包括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界定不同功能区域人口和产业的可集聚规模,进而提出功能区域差异化的生产力布局调整策略。
驱动—内外关联。该环节关注不同功能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通过发展解决历史积淀生态问题和区域不协调问题,重点突出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驱动力问题。生态功能区域的措施要点包括生态修复、生态保护、还岸于江,以及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的人口管控等;农业功能区域的策略要点包括农业统防统治、基本农田整治、农业节水技术,以及农村绿色种养循环等;城镇功能区域的策略要点包括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人口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等。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可按基底—生态优先、承载—发展约束、驱动—内外关联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逻辑递进的战略环节,从而为长江生态区、城镇区、农业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搭建总体框架。
(作者为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院长助理、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