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者:李义良发布时间:2021-12-22浏览次数:10

2019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强富美高新高邮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进位。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8.73亿元,可比价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1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6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326.72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比例为10.5:49.6:3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9970元,比上年增加7999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20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总产值56.32亿元,增长11.4%,林业总产值1.67亿元,增长3.7%,牧业总产值18.26亿元,增长35.6%,渔业总产值69.85亿元,下降5.1%

2019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840844

-0.9

油料

13078

8.7

蔬菜

625614

4.6

肉类

64070

28.0

水产品

242391

4.3

生猪出栏量

万头

17.93

-45.3

家禽出栏量

万只

3036

169.1

现代农业特色明显。建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30个、面积15.35万亩,其中水稻12.75万亩、小麦2.6万亩,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3.4万亩,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44万亩。落实农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书记、镇长领办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创成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中国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市、部级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全省第二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县、省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八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全市新增农业电商经营主体26家,农业电商销售额达12.69亿元,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农业板挂牌企业4家,新创绿色农产品1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全市59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93.56亿元,增长19.8%,列扬州各县(市、区)第一位。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148家,其中超10亿元以上企业达10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4.2亿元,增长8.4%;实现利税总额53.3亿元,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7.7%。实现工业用电量31.2亿千瓦时,增长7.2 %;工业入库税收30.75亿元,下降5.3%;工业开票销售855.47亿元,增长13.4%。政策引领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在产光伏企业予以政策支持,共兑现资金7087.55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面推进工业高新化、智能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家。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2.22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3.6%。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24%。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43个、入选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产品51个、获批市级以上两化深度融合创新贯标企业7家。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纸制品

724.13

-4.8

小麦粉

136092

-57.6

36445.84

-1.1

服装

万件

4775.7

15.5

万双

1666.74

-5.4

纤维板

立方米

317265

0.8

多晶硅

千克

9645056

-0.6

单晶硅

千克

3119658

26.7

太阳能电池

(光伏电池)

千瓦

283843

25.7

塑料制品

53297

3.5

水泥

194373

4.6

粗钢

2289332

-1.4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112381.5

3.8

中小型型钢

2544959

3.5

交流电动机

千瓦

98260

6.6

光电子器件

万只(片、套)

276938

43.4

电力电缆

千米

537220

119.0

铅酸蓄电池

千伏安时

2307010

51.3

灯具及照明装置

套(台、个)

1602450

0.5

电动机

千瓦

209112

15.3

建筑市场不断开拓。全市实现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税收收入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荣获扬州市建筑业经济综合考核二等奖。全市建筑业常年从业人员达23.7万人,其中高邮本地工人达7.8万人。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家(弘盛、兴厦、弘发),超50亿元企业4家(润扬,瑞沃、建宇、润泽),超10亿元企业12家。新开拓浙江衢州、内蒙古乌兰浩特、山西运城、山东济宁、烟台等外埠市场,外埠施工产值达748亿元。江苏兴厦承建的上海漕开发安置地块就近安置动迁配套商品房二期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并有8个项目获省级优质工程,28个工地被评为省文明工地。共获得市级优质工程75个,市级文明工地45个。不断推进建筑业现代化,预制构件工厂投产,装配式施工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达552家,其中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3家,一级总包企业18家,二级总包企业41家,三级总包企业66家,专业承包373家,劳务分包51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制造业投资增长10.2%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投资增长1.7%。全年新增列统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13个。新开工亿元项目84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9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77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5个。实施高邮市交通运输局通扬线航道整治工程高邮段、高邮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站前路建设工程、优尼斯智能制造谷高邮有限公司高邮优尼斯5D智造谷等产业项目。

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全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49.77亿元,下降27.8%。其中,住宅投资37.57亿元,下降28.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6.65亿元,下降39.1%;办公用房投资1.32亿元,下降44.6%;其他用房投资4.24亿元,增长40.9%。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61.43万平方米,下降47.5%;商品房销售面积64.19万平方米,下降34.1%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62亿元,增长7.0%。其中,批发业15.4亿元,下降37.9%;零售业156.53亿元,增长14.5%;住宿业1.21亿元,下降16.3%;餐饮业31.48亿元,增长11.9%2019年全市共有181家贸易业限上企业参与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6.83亿元,增长2.2%;饮料类零售额2.12亿元,增长31.3%;烟酒类零售额1.64亿元,增长1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68亿元,增长33%;日用品类零售额1.23亿元,下降5.8%;化妆品类零售额0.44亿元,增长37.3%;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9亿元,增长6.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76亿元,下降4.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0.98亿元,增长5.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9.01亿元,增长2.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2.18亿元,增长2.5%;汽车类零售额3.73亿元,下降18.4%

服务业发展缓中趋稳。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9%,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48.51亿元,增长8.5%;实现服务业税收14.28亿元,下降10.2%。服务业用电量增幅明显,达4.18亿度,增长7.8%,增幅高于全社会用电量1.4个百分点。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服务业,吾悦广场开业运营,全市新增软件企业24家。电商交易额61.2亿元、增长20%。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盂城驿、文游台、清水潭等主要收费景区入园人数50.46万人次,同比增长47.5%;全市接待国内过夜游客83.11万人次,同比增长12.29%,境外过夜游客1308人次,同比增长81.16%。大力实施聚文化人环湖旅游两大工程,湖上花海、滨湖花海、运河西堤等景区成为高邮旅游新亮点。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开展春季招商迎节庆长三角地区招商周京津冀地区大拜访、大对接、大招商活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招商督查汇报会等活动,共建中国智慧路灯出口基地、设立一带一路高邮智能产业新德里城市展厅,保持全年招商高频次、多地区,推动全市外经外贸高质量发展。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合同项目137个,其中外资项目24个。协议注册外资1.8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9306万美元,增长1%,完成年度目标116.3%,外资到账完成率扬州第一。全市进出口总额50590万美元,增长2.3%,其中,出口总额44591万美元。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0亿元,与上年持平。实现税收收入30.99亿元,下降2.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99亿元,增长7.8%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项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一、税收收入

309947

-2.5

 增值税

168096

0.1

 营业税

-

-

 企业所得税

37227

-10.6

 企业所得税退税

-

-

 个人所得税

6974

-20.2

 资源税

3056

-19.5

 城市维护建设税

20673

-4.7

 房产税

9941

25.8

 印花税

4409

-11.9

 城镇土地使用税

8668

5.4

 土地增值税

13395

-35.6

 车船税

2733

4.5

 耕地占用税

3815

-36.3

 契税

29029

29.0

 环境保护税

1931

69.8

二、非税收入

58076

16.1

 专项收入

19061

-14.6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13865

21.0

 罚没收入

11220

7.6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13592

134.5

 其他收入

338

-40.4

本年收入合计

368023

-

金融活力显著增强。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08.07亿元,比年初增加66.29亿元,增长10.3%。其中,住户存款453.20亿元,比年初增加52.69亿元,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512.56亿元,比年初增加83.04亿元,增长19.3%

2019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数

(亿元)

比年初增加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708.07

66.29

10.33

#非金融企业存款

146.02

21.82

17.57

住户存款

453.20

52.69

13.16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512.56

83.04

19.33

#短期贷款

189.30

7.88

10.56

中长期贷款

295.97

5.69

25.20

票据融资

27.17

5.30

24.23

七、科技创新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第七批8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验收工作中,以总分第一通过验收;中汽研科创园获批扬州市科技产业综合体。举办2019聚才创新·智汇高邮中银高企贷金融服务直通车高邮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全市累计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家,获批99家,高新企业总数达256家;获批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120家,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位居扬州前列;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获批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6项;新增省市级两站一中心30家;获批省科技副总60名;累计与我市合作的大院大所达80家,累计签订校企校地合作协议110项,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100名;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4亿元;帮助企业获取科技融资超过1亿元;累计向上争取资金8450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编制《高邮市城区教育专项布局规划(2019-2030)》,全年实施新改扩建工程13个,共计开工8.92

,完成6.75

,投入使用高新区幼儿园、高新区实验学校,撤并送桥初中、天山初中、郭集初中、武宁小学、阳光双语学校。积极推动联合办学,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开工建设,江苏国际职业技术学院落户高新区。坚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社教育优质特色创新发展,出台《关于高邮市区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全市学前教育投入的意见》,市委书记韦峰亲自领办东部新城适龄幼儿入园难民生实事,通过部门联动扩充幼儿园学位供给,全市创成省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1个、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1个、薄弱初中质量提升项目1个、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1个。2019年高考,全市本科上线2959人,上线率85.8%。其中本一上线率位列全省前十,本二上线率位列全省前五。市教体局蝉联扬州县市区高考综合考核第一名,再获高考特别贡献奖

2019年各类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情况

指标名称

学校数(所)

在校生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中等职业教育

1

-50.0

6202

-5.2

普通高中

5

-16.7

10328

2.0

普通初中

20

-13.0

13593

-5.2

小学

41

-2.5

28039

3.1

幼儿园

63

26.0

15378

0.3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三馆一站一中心覆盖率达100%。推进全民阅读和书香高邮建设,建成汪曾祺书房、王氏书房、同心城市书房、4家星级酒店汪曾祺书吧,成功举办高邮市第十二届读书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免费开放取得新成效,开辟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出在线慕课、在线培训、在线讲解等各类文化数字资源,线上线下全年累计服务市民和游客超100万人次。推进公共文化惠民,组织实施第二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定向委培,举办周末大舞台、组织送文化下乡下基层、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80余场次。成功举办百花迎春2019年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第二届湖上花海旅游节暨全国摄影大赛、第二届邮驿路 运河情全国美术作品运河城市巡展、第三届高邮市文化艺术节等文旅活动。大型扬剧《党的女儿》《鉴真》在我市成功演出,《扳倒饮》通过省艺术基金验收审核,在我市拍摄的《看山看水看中国》、《音乐公开课》、《乡村大舞台》分别在央视音乐频道、农业农村频道播出。好事成双在高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县级层面上,组建高邮市人民医院和高邮市中医医院两大医疗集团;在区域层面上,以农村区域卫生中心为龙头,整合周边一般乡镇卫生院,组建区域内医共体。2019年,临泽中心卫生院与周山卫生院试点运行,达到预期目的。临泽中心卫生院通过二级综合医院评估验收。新增界首急救点,完成120急救16布局,形成15分钟急救圈。实施血透患者自费部分全额补助政策,在送桥、临泽两家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新建血透中心并投入运行,补齐血透救治短板,基本实现血透中心半小时可及。高邮市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市,三垛镇、卸甲镇创成省健康镇,临泽镇、甘垛镇创成江苏省卫生镇,龙虬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创成省健康村(社区)6个,省健康单位6个,省卫生村21个,扬州市卫生村20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双育并举,召开全市教体融合现场会,印发《高邮市重点体育项目基地学校建设方案》、《高邮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9-2023)》,确定重点体育项目基地学校16个。全年新增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所,高邮籍运动员获世锦赛青年冠军1项、全国青年冠军2项。青少年校园足球赛,获扬州市长杯男子乙组冠军,打入省长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健身器材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提档升级工程,在城乡新增10套二代健身路径,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放体育馆,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体育场、门球馆和53所中小学运动场地。举办市六运会、龙舟赛、全民健身体育节、老年人体育节和各乡镇、城区社区运动会,牵头组织第十届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第八届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第九届横渡高邮湖游泳赛三大高邮湖品牌赛事。组织三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训三个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300余人。以公益为主线,推进体彩事业健康发展,实现销售额1.16亿元。

九、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连淮扬镇高速铁路双向铺轨全线贯通。通扬线高邮段航道整治工程乡镇五座桥梁开工建设。S333通郊野公园匝道桥完工。宁盐高速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稳评已批复。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82公里,改造农村危桥62座。镇村公交开通率实现了全覆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A级。

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化。一是清水河道。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南澄子河清淤疏浚工程,建成三垛、卸甲、临泽三个中心污水处理厂,配套主管道110公里、提升泵站35座、支管网20公里。新建28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改造提升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二是清新空气。完成秦邮特钢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和康博环境危废焚烧炉脱硝改造,深入治理挥发性有机气体23家、工业窑炉75家、粮食烘干炉32家、生物质和天然气锅炉改造46家。三是清洁小区。持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完成城区2000余套分类垃圾收集容器更新换代,设置城区108个居民小区240组有害垃圾收集箱体。四是清净乡村。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建设作为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创成2019年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4个。五是绿化美化。持续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098万亩、植树140万株、湿地修复面积2600亩。建设省级绿美乡村12个、绿化达标庄台100个。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执法监管更加精准。一是聚焦靶向监管,推进精准处置。开展了20多个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80起,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8起。二是聚焦环境安全隐患,推进危废精准管控。扎实开展危废领域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将全市169家危废产生单位和9家危废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系统严密监管,督促产废单位日产日报、经营单位日消日报。三是聚焦联防联治,全面营造执法监管良好氛围。健全散乱污企业长效管理机制,压实乡镇(园区)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市政府出台了乡镇关闭散乱污企业考核奖励办法,2019年应关闭的23家企业全部落实两断三清。深入开展化工企业联合整治,关闭了康乐化工等13家化工企业。2019年,高邮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80.1%,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41.5微克/立方米,下降3.7%。优良率和PM2.5年均浓度实现双达标7个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优类水质比例71.4%,达到省定考核目标。里运河清水潭取水口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环境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百姓生态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增加。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019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5.12万户,户籍总人口80.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4.59万人,比上年增加0.29万人。出生人口4914人,出生率6.1‰;死亡人口6293人,死亡率7.81‰。人口自然增长率-1.71‰。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城镇化率达56.92%,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03元,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145元,增长8.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2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258部、66台,恩格尔系数为2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41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78元,增长9.0%。农民人均住房面积77平方米,百户家庭电话、电脑拥有量分别达279部、43台,恩格尔系数为29.4%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在全省率先成立医保基金监管委员会,简化异地就医备案程序,报销结算周期缩至20个工作日。城镇职工退休工资普调约6.9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8%城乡低保提标至每人每月680元,困难群体医疗救助起付线下降50%,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896.59万元。市慈善总会募集慈善资金1458.02万元、救助帮扶支出483.13万元。成立创客服务中心,购买创业培训服务,成功扶持创业708人。帮助9732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双零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9%,处于低位运行。养老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50张,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所。公积金扩面0.53万人,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81亿元。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上年和当年常住人口平均值计算。人口数据取自公安户籍资料。

22019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中肉类、生猪出栏量、家禽出栏量因口径调整,故增速与往年相比有一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