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统计局
2019年,全市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两城一地”发展战略,聚焦“五大突破”牵引性工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呈现出了“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幸福指数稳步攀升”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6.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6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65.42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335.31亿元,增长5.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124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889美元。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12.5:38.6:48.9。三产占比稳步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9%,占比在徐州五县(市)二区中最高。其中,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和13.3%。工业结构调优调新,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高新技术
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5.2%。
市场主体持续攀升。全年工商新登记企业5459户,全市累计私营企业26768户,同比增长9.4%;从业人员达到20.57万人,同比下降4.2%。新增个体工商户17785户,全市累计个体经营户80827户,同比增长28.2%;从业人员达到12.54万人,同比增长22.3%。截止12月末,全市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293家,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885户。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2.32万人,同比下降0.8%;其中男性人口58.35万人,女性人口53.97万人,男女性别比例108.1:100。当年出生人口1.13万人(含往年出生补报人口),人口出生率10.05‰;死亡人口0.64万人(含往年死亡未销人口),人口死亡率5.6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54万人,同比增长0.4%;其中城镇人口53.25万人,同比增长4.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17%,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能力增强。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产值158.4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3亿元,同比增长19.5%。粮食生产能力继续提升,2019年全市粮食面积156万亩,与去年持平,粮食总产量71.49万吨,同比增长1.5%。畜牧业生产形势严峻,全年生猪出栏47.65万头,同比下降38.7%;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16.24万只和2151.66万羽,分别增长0.7%和2.4%;猪存栏同比下降42.0%,羊存栏同比下降22.0%,家禽存栏量下降29.0%。
图1. 2014-2019年粮食总产量与增速
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流转土地5.3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4500亩、高标准农田2万亩,新扩水蜜桃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稻+N”综合种养面积2.1万亩,新沂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省级示范园,时集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备案家庭农场1900家,花样年华果蔬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社”称号。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发展明显加快。2019年,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66.90亿元,同比增长27.5%,较去年提高21.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 %和10.4%,较去年分别提高21.2和19.0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26.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较去年提高17.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六大行业产值比重较大,增速分别为47.7%、16.3%、2.1%、-1.1%和10.8和17.1%;六大支柱行业共有127家企业,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1.0%,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81.1%。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占总产值比重为29.8%,贡献率为88.1%,拉动全市增速10.1个百分点。
图2. 2014-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
产业转型成果丰硕。2019年,全市新增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1家,占比达31.8%。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0%,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分别55.5%和10.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卧牛山、荣盛达等10家企业获批三星级上云企业,花厅、利民等6家企业获批四星级上云企业;蓝丰生化、伟业铝材、维尤纳特等9家企业获批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斯尔克纤维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卧牛山、新汉菱等获批13个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项目。
建筑业稳步增长。2019年,全市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家,联网直报企业达到6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1.82亿元,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亿元。本年签订合同额212.80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为136.90亿元,同比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较去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较去年提高2.0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7%,较去年提高15.9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在建项目62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97个。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21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6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8个。
图3. 2014-2019年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2.7%,较去年提高6.1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比连续多年快速提升。高技术制造业投入力度加大,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行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持续提高,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23.1%。教育投资持续增加,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比增长21.6%。高耗能投资同比下降10.2%,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下降,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8.9%降至14.6%。
五、国内外贸易
内贸流通稳步发展。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7亿元,较去年增加10.4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14.35亿元,同比增长4.3%。从销售业态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2.05亿元,同比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82亿元,同比下降11.4%。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41.28亿元,同比增长6.7%;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8.59亿元,同比增长2.0%。
图4. 2014-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速
外贸市场繁荣活跃。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91.22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自营出口78.54亿元,同比增长6.4%。2019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为98.4%,较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双向投资合作快速增长。2019年,实际到账外资34001万美元,同比增长25.1%,较去年同期增加6832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枢纽优势凸显。2019年,全市公路里程2888.7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12.20公里,内河航运里程115.78公里。年末公路客运量678万人,同比下降3.0%;公路货运量1533万吨,同比增长6.2%;铁路客运量141万人,同比增长5.2%;铁路货运量133.63万吨,同比下降23.7%。马陵山路沭河大桥、临沭南路、新戴南路建成通车,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开工建设,合新高铁完成预可研审批,京沪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已开展勘察设计招标,区域性综合高铁枢纽初见雏形。
表1.2019年公路水路运输量完成情况
公路 | 水路 | 铁路 | |||
客运量 | 货运量 | 客运量 | 货运量 | 客运量 | 货运量 |
万人 | 万吨 | 万人 | 万吨 | 万人 | 万吨 |
678 | 1533 | - | 1031 | 141 | 133.63 |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8.13亿元(含移动、联通,下同),同比增长8.5%,较去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2亿元,同比增长45.5%,较去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22万户,减少0.3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6.24万户,增加10.14万户,同比增长10.6%;年末互联网用户31.07万户,增加2.72万户,同比增长9.6%。
全域旅游成效显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效明显,2019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47.1%;投资13.5亿元实施重点旅游项目30个,窑湾运河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稳步推进,骆马湖水上游览航线建成投入使用,马陵山景区开通北环线,国内首家以非物质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宋庄民宿建成运营。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2019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5亿元,同比下降32.1%。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69.56亿元,同比下降1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7.1%。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累计完成29.04亿元,同比下降30.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7.4个百分点;税占比为81.7%,较去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主体税种中的增值税(含营业税)14.7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9%,企业所得税增长2.7%,个人所得税下降63.9%,房产税下降65.3%。
图5. 2014-2019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增速
金融市场较为活跃。截止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9.50亿元,比年初增加39.39亿元,增长8.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0.73亿元,比年初增加36.12亿元,增长13.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3.05亿元,比年初增加46.11亿元,增长13.7%;其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9.76亿元,比年初增加13.36亿元,增长17.9%。
指标 | 余额 (亿元) | 比年初±% | 比上年同期±%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509.50 | 8.4 | 8.2 |
城乡居民住户余额 | 300.73 | 13.7 | 14.1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383.05 | 13.7 | 14.8 |
中长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 | 109.76 | 17.9 | 20.5 |
中长期贷款:单位普通贷款 | 106.68 | 14.3 | 14.9 |
表2.201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12.1%;人寿险保费收入9.33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年各类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4.08亿元,其中财产险支出3.28亿元,人寿险支出0.80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不断突破。2019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98家,较2018年净增42家,全年新获批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徐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9家;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获批2019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企业获批2019年徐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从全国高校院所柔性引进25名博士、青年教授到企业兼任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共落实科技政策减免税3.1亿元,同比增长71.3%,惠及78家科技型企业和21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专利申请量3918件,发明专利受理量2147件,专利授权量 1165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65所,其中:中学35所(初中26所,高中6所,完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20所,特教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幼儿园105所。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184262人,其中中学69402人,小学114535人。特教学校在校生37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01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6046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 %,初中巩固率99.25%,高中阶段入学率97.50 %,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8.15 %。各类学校中,民办中学2所,民办幼儿园56所。全市教职工114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101 人,省特级教师14人,正高级教师8人,省、市名师名校长35人。省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4所,省级课程基地11个,省、市优质幼儿园16所,省、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所,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1所。
表3.2019年全市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人)
学校个数(个)
在校学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一、普通学校
26820
38
69402
14912
1.市镇中学
24440
31
63067
13530
其中:高中
5625
9
5625
3452
2.农村中学
2380
7
6335
1382
其中:高中
0
0
0
240
二、小学
16444
120
114535
22174
1.市镇小学
12100
40
78865
13650
2.农村小学
4344
80
35670
8508
三、幼儿园
8133
105
36046
14678
1.市镇
4863
49
21043
8301
2.农村
3270
56
15003
6377
四、特教
58
1
376
24
五、职教
853
1
2011
674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质效提升。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长年坚持免费开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开展送戏下乡演出64场,开展以“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为主题的巡回演出16场。打造“书香新沂”文化品牌,以图书馆为阵地,先后开展“4·23世界读书日”推广宣传、“花厅讲坛”系列讲座、亲子阅读等各类阅读交流、图书推介活动100余场。成功举办“高歌走在前”2019年新沂市春节晚会、民俗进城、第十九届广场纳凉晚会、2019年度小戏小品研讨会和汇报演出等传统品牌文化活动。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2019年,我市建成3家省示范卫生院,26个省示范村卫生室。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对医共体建设统一领导和管理。组建3个医共体,覆盖全市22个镇级卫生院、343家村卫生室。人民医院建立5大资源中心,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远程医疗技术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县域内就诊率90.2%。着力做优公共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5万余份,建档率达85%以上。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以镇为单位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率达67%以上。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精彩纷呈,举办各级各类赛事及群众性健身培训、展示活动达120余次,惠及全市群众10余万人。以“全民健身月”、“泛沿江体育带”和“丝路陇海沿线”为抓手,连续举办了江苏省第五届丝路陇海门球邀请、江苏省野钓大赛、淮海经济区羽毛球、围棋争霸赛、篮球俱乐部联赛、中老年人门球赛、大型广场舞展演等大型赛事活动。成功举办2019第九届中国•新沂环骆马湖自行车公路公开赛暨‘一带一路’国际自行车邀请赛。
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为80.1%,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PM2.5日平均浓度为4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4.4个百分点。骆马湖、沂河等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新店骆马湖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为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3.8%;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实现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年新增城区绿化覆盖面积27.2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42.87%;全市林木覆盖率23.99%。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持续提升。2019年,全市单位GDP能耗0.41吨标煤/万元,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达到国家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城市节能减排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递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0元,同比增长8.9%,增速快于徐州市0.3个百分点。按收入结构分,工资性收入14238元,同比增长8.9%;经营净收入5742元,同比增长8.0%;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563元和4037元,分别增长11.8%和9.6%,两项收入共拉动增长2.2个百分点。按居民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69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6元,同比增长8.9%,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7个百分点。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23元,同比增长7.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34元,同比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99元,同比增长7.8%。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4.7%,农村居民为14.3%。恩格尔系数31.2%,其中城镇居民为30.8%,农村居民为31.9%,均在40.0%以下。
图6. 2014-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完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4万人,基金征缴收入4.47亿元,养老金支出5.28亿元(含丧葬费支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3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15.4万人,发放养老金2.74亿元,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提标工作,将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13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48元。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8.19万人,全面完成徐州市下达目标任务;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9.71万人,异地就医定点医院联网覆盖率达到100%。
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按序时进度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帮扶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任务。201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1.61%,低于省控指标4%以下;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150人,累计用工备案单位2360 家,已完成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749人。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524人(另有250人已参加考试)。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407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1291人,引领大学生创业195人,创业带动就业9875人,创业培训1543人。
注:[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